完美体育app官网在服务的路上永不停歇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6-23
 365wm岁月飞逝,荏苒时光里总会有些值得铭刻的记忆。一个个美丽的场站便是西农记忆中的重要组成完美体育app官网。让人流连忘返的火地塘,让人倍感温暖的斗口试验站,离校极近的杨凌试验场但是依然有一些美丽的地方,带着些许神秘,站在农大的身边,为农大的科研无悔的付出,在服务的路上从未停歇。盛夏,请与记者一同走进这些充满故事的地方。  我校眉县试验站位于宝鸡市眉县青化乡境内,距310国道9公里,距杨凌

  365wm岁月飞逝,荏苒时光里总会有些值得铭刻的记忆。一个个美丽的场站便是西农记忆中的重要组成完美体育app官网。让人流连忘返的火地塘,让人倍感温暖的斗口试验站,离校极近的杨凌试验场但是依然有一些美丽的地方,带着些许神秘,站在农大的身边,为农大的科研无悔的付出,在服务的路上从未停歇。盛夏,请与记者一同走进这些充满故事的地方。

  我校眉县试验站位于宝鸡市眉县青化乡境内,距310国道9公里,距杨凌示范区约30公里。眉县试验站原名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是学校重要的教学、科研、推广基地。建站50多年来经过老一辈科研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果树新品种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如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的“秦冠”苹果;“秦酥”梨、“秦丰”梨;“秦美”猕猴桃;“秦光”系列油桃等果树新品种。“秦”字号品种享誉全国,为我省乃至北方果业的优化、升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试验站现分为金家庄果树综合试验园区, 猕猴桃、桃试验示范基地,河西大樱桃推广示范区,柴家岭杂果生产示范基地四个部分。这里土层厚,土壤肥沃,水、电、田间道路、灌溉设施齐全,适宜杂果等果树生长,是林果、苗木、植物等专业教学、科研、实习的理想场所。除了科教服务、土地资源管理及综合利用、离退休职工管理、单位日常工作外,眉县试验站还承担着猕猴桃、桃、樱桃、梨、等9个课题组的科研任务,今年接待实习学生可达3000余人次。

  据老站长张宏举介绍,眉县试验站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品种推广富了关中道”,崔绍良,学士钊,原芜洲等多位专家数十年如一日的为当地果树生产、新品种推广研制坚守在试验站内。上世纪80年代,张宏举本人因为帮助“一个村变出百家万元户”受邀担任眉县科技副县长,但是他“舍不得这块地”,回绝了当地政府的美意。不求名利,埋头科研的他因为贡献突出,被写入眉县县志。常年在果树林里艰苦的研究和劳动对张宏举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家里经济负担重,他为了顾家省吃俭用完美体育app官网,当大家为了更好的生活逐渐去往城市时,他依然选择了留守场站。这是责任,也是奉献。因为伤病无法继续工作的他最终选择伤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我无法再为站里付出什么,所以我选择结束。”

  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往的一切经历也许只有少数人了解,但是历史是公平的,曾经流过汗水的地方不会忘却用生命和健康守护着的一切印记。老一辈西农专家的努力最终会在科研成果助力农民致富的道路上形成强大的辐射效应。

  二曲试验站,前身是蚕桑丝绸研究所。这可是个辉煌的存在。1938年的原西北农学院蚕桑研究室基础上于1958年9月10日组建陕西省蚕桑研究所,隶属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后并入我校动科学院。蚕桑丝绸研究所,主要从事蚕桑新品种选育、蚕桑病虫害防治技术、蚕用新药剂、丝绸制品等试验研究和蚕桑实用新技术、新机具、新设备的开发、引进与推广以及蚕种繁育、蚕业教育等工作。经农业部“七五”、“八五”综合评估科研水平居北方蚕区研究所之首,是促进和发展西北蚕丝业的重要技术依托单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蚕桑所主持完成科研成果58项完美体育app官网,协作获奖科研成果19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省级成果奖13项。研制的散卵自动称量仪已在全国蚕种生产单位广泛应用;选育出高茧层率和高出丝率系列基础品种,并被多家单位引用,育成多对优良新品种;育成的陕蚕系列实用品种成为北方蚕区的当家品种;其中陕蚕二号、陕蚕三号被认定为国家级品种;选育出了一批经济性状特优的多倍体桑树品种及果用型桑品种;研制的高效、广谱、低毒蚕用消毒剂强氯安有效氯含量高达96%以上,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大奖,并取得了国家专利;新近又研制出了高效熏烟消毒剂蚕熏安、果用杀菌剂菌均杀和桑神茶等产品;建立了陕西石泉蚕桑科学实验基地,促进科技成果在农村的转化。在家蚕基础选育和桑树多倍体育种方面分别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随着学校体制改革和教学科研的发展,二曲试验站主要以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档案文件管理、服务科研、改善站内环境、提供后勤保障、完成离退休及内退人员管理等为主要工作。张成和副研究员便是站内职工每年慰问的退休人员之一。热心公益、关心教育事业的他曾将积攒下的10万元退休金无偿捐给母校,以回馈陶行知、宋庆龄基金会曾给予的及时帮助,受到了居民的一直好评,也为我校良好形象的树立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退休多年志不休,知恩图报献爱心,努力公益干实事,余热生辉夕阳红。”作为蚕桑所曾经重要的一员,张成和早已成为专家、职工们的学习楷模。站内的职工提起张成和,无不交口称赞,“不会忘记他对于我校科研力量的贡献,不会忘记他退休后依然为教育事业奔走的赤子之心。”

  周至试验站的前身是同样具有辉煌历史沿革的陕西省农科院蚕种场。建厂初期繁育推广的优良蚕品种东肥华和、日东苏华、菁松皓月等,改变了陕西蚕桑生产饲养土家蚕品种的局面,使陕西的蚕桑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九十年代后为“陕蚕”系列品种的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使“陕蚕二号”“陕蚕三号”“陕蚕四号”“陕蚕五号”逐渐成为陕西省蚕桑生产的当家品种,生产的惠丰牌系列蚕种享誉海内外,深受广大蚕农的喜爱,曾多次出口意大利等国,累计生产推广蚕种约120余万张,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亿元。

  至2016年,先后有农学院、园艺学院、资环学院、生命学院、等多个学院的科研项目进站,其中园艺学院进站项目“优质大樱桃新品种及抗根癌矮化砧木选育示范与推广”获得农业部2011-2013年度丰收一等奖。试验站职工李平科亲自参与到项目中,以第五完成人的身份获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一系列精彩的背后是10位周至试验站职工的全新坚守。据站长高泉介绍,为了守住学校的资产,他和其他职工们需要经常与当地的农民打交道。尽管他们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但是还是会有“秀才遇到兵”的苦恼,部分农民我行我素,在实验基地里偷窃科研成果,对基地的科研实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高泉对记者表示,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程度的帮助,切实保障好科研成果的绝对安全。走出周至试验站的大门回望,洁净雪白的墙壁,鲜艳黄色的屋门也在整装待发,等待未来实习师生们的到来。周至试验站有良好的建站基础,因为距离近,实习的师生通常会当天往返,但是还是遇到了吃饭难的困难。高泉表示,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好没意见房屋,为师生们提供短暂休息才地方。

  时光荏苒,光阴飞逝给世人留下了多少斑驳印痕;青丝暮雪,矮矮年轮记载了多少峥嵘岁月。场站既是我校辉煌科研历史的重要见证,更是农大科研重要服务者。辉煌的历史只有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前进,才能将优势最大化。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努力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服务教学优质化将是各个试验站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在辉煌历史的支撑下,魅力各有特色的场站一定会在科研教学服务的路上愈走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