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方面20项!青岛市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典型案例365wm发布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7-05
 365wm7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典型案例。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凯,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隋邦儒,青岛海关二级总监、总工程师岳进波,西海岸新区副区长周诚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青岛市全面领会、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对山东、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准确把握“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要求,围绕打造沿黄开放门户和“经济出海口

  365wm7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典型案例。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凯,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隋邦儒,青岛海关二级总监、总工程师岳进波,西海岸新区副区长周诚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青岛市全面领会、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对山东、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准确把握“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要求,围绕打造沿黄开放门户和“经济出海口”的目标,坚持把构建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达海通道作为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实现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聚焦开放前沿、枢纽节点、门户联通,在开放联动、产业协同等领域创新路数打法,高标准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落地。

  目前,我市一体化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体系初步形成,一系列省(市)际合作事项取得显著成效,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沿黄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显现,黄河流域人才协同中心等高能级合作平台交流活跃,“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把“出海口”搬到了沿黄省区的“家门口”。

  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更好反映我市立足优势特色,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不断创新举措,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市黄河办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开展了青岛市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汇编形成《青岛市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典型案例》。

  开展典型案例评选宣传活动,就是要大力发掘全市在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的先进典型,总结并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进一步推动全市深度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定好位、挑大梁,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本次典型案例评选工作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形式开展,突出实绩导向,注重效果评价。自活动启动以来,各区市、各部门组织推荐了一批在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文化保护与传承弘扬、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谋合作、促发展,推动我市与沿黄省市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企业。

  按照“公平公正、优中选优”的原则,经自主申报、区市(部门)推荐365wm、综合评价、社会公示等环节,

  建立完善黄河流域“9+1”城市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锚定“发挥龙头作用”和“走在前”的总要求,我市与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携手共筑沿黄陆海通道、共建重大开放平台、共推产业合作、共谋技术协同创新、共促人文互动交流、共推节约集约用水、共保联治生态环境,全力打造沿黄开放门户和“经济出海口”。

  青岛海关建立并深化黄河流域“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牵头区域海关联合开展“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等监管模式创新。建立黄河流域“关地港铁企”五方会商机制,落实沿黄陆海“共商、共建、共享”协作机制青岛宣言,助推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

  积极融入服务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着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平台窗口。

  西海岸新区加强与黄河流域国家级新区的区域联动,将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增强服务黄河流域省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头堡”功能,实现对外辐射带动与驱动内生增长的有机统一。

  自贸青岛片区会同沿黄省区高标准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构建开放、多维、立体的跨境电商合作新模式,搭建跨境电商产业交流平台、生态合作平台、要素聚合平台,为黄河流域对外开放增添新活力。

  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充分对接“沿黄所需”365wm,发挥“港口所能”,大力拓展内陆港、开通海铁联运班列,构建起“航线+内陆港+班列”的服务网络,真正把“出海口”搬到黄河流域内陆城市“家门口”。

  青岛国际机场集团全面布局沿黄省区客货航点,推动枢纽共建,新开并加密航线航班,完善升级中转联程,构建国际枢纽,架起相互交流、对外合作的高效空中通道。

  海尔集团实施“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面向沿黄省区优势产业,开展精准对接,加快推动企业、园区、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工赋1+N+X”模式的差异化复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莱西市凯盛浩丰农业集团聚焦农业产业创新365wm,通过工业化思维,将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与电子信息等先进技术与现代设施农业相融合,推动黄河流域现代农业同步迈入数智时代。

  青啤集团通过在沿黄省区布局,带动当地相关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同时采取举办青岛啤酒节等活动,构建具有青啤特色的人文交流与经济发展合作模式。

  青岛市博物馆积极推进与黄河流域文博机构合作,策划彰显黄河流域文化特色的主题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推出传承弘扬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与历史脉络的文化产品,推动黄河流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平度市充分挖掘黄河下游岳石文化价值,融入“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围绕动漫制作、产品研发、文化传播、青少年教育等领域,开发衍生应用,打造“二十四节气”城市超级IP,传承弘扬黄河流域传统文化。

  胶州市利用胶州秧歌、茂腔、三铺龙拳等特色非遗资源,以黄河为文化纽带和活动主线,打造优秀文艺作品,策划系列展示和文化交流活动,实现胶州非遗在沿黄城市间广泛传播。

  市水务管理局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把牢取用水“审批关”“监管关”“执法关”,实施数字赋能,探索建成“在线监控、精准计量、信息共享、多方共治”管水治税模式,进一步推动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切实落实。

  市生态环境局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实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推进“两清零一提标”,积极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全市水环境“长治久清”。

  中国海洋大学以小清河复航工程为切入点,围绕“港、航、闸、船、货”五个方面,深入剖析内河航运体系,提出内河航运衔接江海联运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推动形成沿运河经济带提供示范。

  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市分行创新融资模式,“融制、融智、融资”并举,综合运用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中长期贷款等多种金融产品和专项政策,支持官路水库等项目建设。

  市财政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资金统筹保障,顶格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整治,通过绿道贯通、还绿于民,逐渐实现“山水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形态。

  崂山区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开展黄河中游的湿陷性黄土区域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与科技创新,成功解决土壤板结和水土流失、扬尘等环境问题,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城阳区构建“2+8+X”区域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型企业“沃土计划”和新经济企业培育行动,设立人才科创金,提供人才创业风险保障,集聚黄河流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要素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青岛理工大学发起并成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创新中心,设立专家服务基地,构建跨学科、跨专业交叉选修的生态保护课程体系,协同攻关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等难点问题,形成政策研究、科研攻关、技术转化的“闭合”。

  中广中文网记者:请问海关在进出境运输工具监管方面是否有相应的改革创新举措?

  岳进波:进出境运输工具监管,是畅通港口物流通道、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方面。青岛海关立足畅通沿黄陆海大通道,聚焦筑牢国门安全防线和高效便捷通关,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核心,首创智慧电讯检疫模式,依托智能化科技装备对低风险运输工具实施全链条智慧电讯检疫,切实维护了国门生物安全,提升了运输工具检疫监管效能。

  一是研发智能化检疫系列设备。研发“便携式远程测温流调仪”“头戴式智能监控仪”“移动作业终端”等智慧电讯检疫设备,通过红外测温、视频交互、实时翻译等功能实现远程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后续监管等工作,突破传统“面对面”监管的空间限制,并根据口岸监管实际升级防爆功能,满足原油、危化品码头等多场景应用需求,提高执法效率。

  二是构建检疫监管新模式。依托智慧电讯检疫设备,构建智慧电讯检疫模式,对智慧电讯检疫未发现问题的船舶即检即放,减少港口和船企的非生产性损耗时间,实现疫情防控能力与便利贸易发展双提升。青岛关区每年约有6000艘次船舶适用该模式,单船检疫时间由过去1-2小时缩短至15-20分钟,船舶未靠港前,港口企业即可安排作业时间,靠港即可作业,实现“零等待”,每年可缩短船舶检疫时长7000余小时。

  目前,该模式已从试点初期的海港入境船舶延伸到空港客(货)机,陆港入境列车、货车等多个应用场景,在青岛、满洲里等黄河流域沿线海关试点并取得良好效果,不仅实现了口岸卫生检疫模式的重大突破,也为黄河流域智慧口岸防疫体系建设提供了成功借鉴。

  下一步,青岛海关将聚焦智慧海关建设,强化与黄河流域海关合作,进一步推广应用智慧电讯检疫模式,畅通面向中亚、欧洲、上合组织国家的国际公路、铁路运输通道,完成海陆空各类运输工具全场景、黄河流域全口岸覆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畅通黄河流域口岸物流大通道,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记者:请问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推进“沿着黄河遇见海”活动中,如何宣传推介青岛元素?同时,在为青岛市民打造体验感受黄河文化载体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隋邦儒:“沿着黄河遇见海”活动是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创建的文旅活动品牌。今年5月23日至6月16日,为抢抓暑期旅游热潮,提前预热旅游市场,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西海岸新区,崂山区等区市文旅部门、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以及重点文旅企业,先后赴青海、宁夏、山西、内蒙古、陕西、四川等沿黄省(区),举办了6场专题推介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青岛夏季主题产品、邮轮旅游产品和邮轮15天入境免签政策,充分展示了“活力海洋之都 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魅力。活动期间,我们会同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还组织了6场青岛邮轮旅游座谈会,与银川、太原、西安、西宁、成都、呼和浩特六个城市的50余家重点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了青岛邮轮旅游客源辐射范围。接下来,我们还将赴敦煌、郑州、兰州,继续组织开展“沿着黄河遇见海、时尚青岛等您来”专题推介会,深耕沿黄流域旅游市场,加大重点客源地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黄河文化保护和传承为抓手,全力加强黄河文化载体建设,通过举办主题展览、阅读推广、公益活动等方式,促进与沿黄城市人文交流,全面展示黄河流域文旅特色。

  一是打造反映黄河流域文化文物特展。继续与沿黄省份文博机构强强联合,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自今年5月份开始,青岛市博物馆与内蒙古自治区8家文博单位合作,举办《黄河从草原上流过——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展》,展出了240余件文物展品,诠释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真谛,为公众搭建起展示黄河流域优秀文化的平台。

  二是举办高质量美术展览活动。为加强青岛与西部地区的美术交流与协作,2024年的4月29日至11月15日,市美术馆策划开展了《美遇你我——青岛市美术馆馆藏作品西部行》展览活动,并赴黄河沿线四省七市进行巡展,展览地点包括陕西铜川美术馆和宝鸡美术馆、甘肃陇南美术馆和兰州美术馆、宁夏银川美术馆、内蒙古乌海市美术馆和巴彦淖尔市美术馆。

  三是打造“黄河故事与山东”专题线日,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大河霓裳——黄河流域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微课堂,精选17项黄河流域代表性非遗技艺,通过微课堂形式展示,诠释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特色及内涵。目前已上线期,主题包括黄河上游青甘文化、河湟文化、秦蒙文化当中的河湟花儿、河图洛书、豫剧、汴绣等非遗技艺介绍,本活动被列入市委宣传部2024年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精品活动”名单。

  四是开展以“黄河流域文化”为主题的公益文化活动。市图书馆举办了“沿着黄河来旅行—探寻黄河之美,触摸华夏文明”阅读“心”体验读者沙龙活动,联合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开展了黄河文化美学沙龙、读书会、写生创作与展览等;市文化馆举办了“‘欢乐四季’黄河入海流——龙腾盛世迎新春”2024年青岛市首届新创楹联优秀作品邀请展、黄河入海流“为美而来”2024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写生作品展等系列活动。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持续加强与黄河流域各城市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促进海洋文化与黄河文化融合创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旅力量。

  青岛日报记者:请问西海岸新区在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深度对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周诚: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立足区位和政策优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突出东西互济、陆海联动,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一是护航沿黄货物进出口,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通道”。完善港城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布局建设内陆港总数达到50个,其中沿黄流域40个,有效满足黄河流域货物进出口需要。制定印发《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七大行动,强化政策、用地用海等要素保障。前湾港建成亚洲首个自动化码头,董家口港建成我国首个40万吨矿石码头,“双港口”发展能级不断提升,航线条,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通航贸易,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居东北亚首位,海铁联运箱量连续9年位居全国港口第一。以青岛港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实施,惠及近500家企业,出口货值73.5亿元。成立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推出挂牌转售等创新型交易模式,累计实现现货交易额1700余亿元,为黄河流域航运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擦亮黄河流域最高效“开放窗口”。集聚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16个,新型离岸、易货贸易占全省比重超过八成,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今年一季度,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反超深圳港,位列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3,成为面向日韩、辐射黄河流域的重要开放窗口。在全国率先构建东北亚寄递物流枢纽,开通多条跨境电商货运包机、建设“全国唯二、北方唯一”的航空物流超级货站试点,实现青岛空港-海港运输体系的无缝衔接。5月21日,首趟豫鲁“郑日韩”铁海快线班列顺利启程,实现铁路与港口功能对接、业务衔接、数据共享,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加强了黄河流域跨境电商产业联盟区域合作交流,拓宽了“朋友圈”。

  三是开拓区域协作新领域,搭建黄河流域高能级“合作平台”。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黄河流域“9+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机制,成功举办两届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吸引全国17个省份450多家企业参会,沿黄省区占比78%,覆盖40个国家和地区,打造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国际交易平台。高水平承办黄河流域“9+1”城市高质量发展合作会议。主动与黄河流域国家级新区开展合作,共同发起黄河流域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合作倡议,在陕西省西咸新区启动打造了“西安—青岛跨境电商产业联动创新示范基地”。连续两年开展新区赴沿黄省区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搭建政企交流合作平台,携手落实黄河流域“9+1”城市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沿黄地区和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互促,共同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